給影片評分:
      • 很差
      • 較差
      • 還行
      • 推薦
      • 力薦
      還行

      故事里的中國 第二季

      同類型

      同主演

      • 20250428
      • 20250427
      • 第20250101期
      • 10集全
      • 23集全
      • 25集全
      • 20250111李賀
      • 20250219

      劇情介紹

      • 是2020年由撒貝寧主演,鐘楚曦、韓東君、王源、關曉彤、胡先煦、丁禹兮主演的綜藝節目。聯合導演:左星、路曉波、石然、田沁鑫。故事是這樣的,《故事里的中國第2季》延續了“戲劇+影視+綜藝”的復雜表達方式。除了演繹新中國經典作品,還著力講述新時代動人的中國故事,還有為未來保存經典的附加使命。創新的野心。 。豆瓣評分達到8分,展現了復雜的人物關系和令人難忘的故事。

        《國歌》背后的田漢與聶耳,一段伯牙與子期的故事。
        (本文來自公眾號:宇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陰沉的天氣中舉行當國歌奏響時,當時站在天安門觀景臺上的簡韓不會想到,他寫下的《義勇軍進行曲》會成為國歌此時,他的兒子、華北獨立坦克團副團長、代理團長田申正率領坦克在長安街上穿過天安門廣場進行閱兵我在央視《故事里的中國》——《國歌篇》看到了這個歷史小細節

        劇照


        于是我就去回顧一下這部二十多年前的老電影——《國歌》。

        1999年,陳坤、何政軍主演的電影《國歌》上映,揭秘國歌誕生背后的往事當時,陳坤還不是工廠工人,何正軍還沒有成為李云龍的政委電影由聶耳和田漢主演影片以開往東北抗日前線的列車站臺的喧囂開場戰場上,日軍神色兇猛,死亡在望但“他”卻熱情地指揮著合唱團,大聲喊道:不要用死亡來嚇倒我們!他就是聶耳看來音樂和夢想一直是年輕人的特權有人說,年輕時的他是最聰明的年輕人雖然電影《國歌》收視率不高,但陳坤飾演的聶耳成為了最亮眼的年輕人我所知道的《國歌》的故事和電影里的不一樣事實上,電影《風云兒女》的原著故事里的文字《義勇軍進行曲》是田漢寫的或許導演覺得不夠大,所以讓他在片中寫下一句激勵今天每一個中國人的臺詞:起來!起來!那些不想成為奴隸的人...吳子牛導演在《故事里的中國》告訴撒貝寧,何正軍拍完這場戲后,在旁邊的角落里哭了五分鐘,久久無法逃脫這部電影在藝術上平淡無奇唯一的亮點是田漢入獄后,《風云兒女》的劇組乘小船從上海逆流而上到達南京清晨的昏暗中,高墻外,連接著大喇叭的電唱機里正播放著聶耳為整個監獄寫的音樂囚犯們動了,看守們也跟著囚犯們一起聽,安靜而親切地讓壓抑悲傷的船員們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這首歌那一刻,現實與影像融為一體,我的感覺從未如此美好《義勇軍進行曲》二但無論現實中還是電影中,那個時候那個聰明的年輕人已經死在異鄉了而14年后,田漢站在天安門的觀景臺上,不得不想起這個年輕人,一個比他大14歲的弟弟時間回到1931年,19歲的聶耳第一次遇見33歲的田漢正是前年1930年7月,聶耳因參加昆明學生運動而引起反動派的注意他不得不頂替三弟聶旭倫到上海“云峰神莊”當職員后來,“云峰神裝”關門了 1931年4月,19歲的聶耳考入“明月歌舞劇社”,擔任小提琴手

        劇照


        兩人在明月音樂社初次見面,聊了很久。

        聶耳非凡的經歷、艱苦的家庭背景以及他火熱的革命熱情給田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盡管當時田漢已經在上海文藝界紅極一時,但大家都尊稱他為“田老大”聶耳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但兩人一拍即合,有種認識很久的感覺三1934年夏天,聶耳為田漢創作的電影劇本《桃李劫》創作了主題曲《畢業歌》這首作品表達了大多數青年學生的抗日愛國熱情,成為當時最流行的歌曲之一也許那時他們就意識到音樂可以喚醒中國人同年,田漢創作了一部新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并將該劇的全部作品交給了聶耳聶耳還擔任了整部劇的導演和主演聶耳在劇中飾演碼頭工人老王經過緊張、緊張的努力,這部歌劇終于即將上演但在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統治下的上海,進步戲劇要找到立足之地并不容易當時,上海邁倫中學擁有一批進步的教師他們向校長提出申請,利用募捐資金興建學校體育館,租用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禮堂作為首場演出的場地該劇連續三天上演,每天兩場演出的門票全部售空,盛況空前

        劇照


        田漢永遠不會忘記這次合作。

        直到解放后的1960年10月,他在上海觀看《揚子江暴風雨》重播時,寫下《憶聶耳、冼星海》詩:黃浦灘的喧囂并沒有多大改變那時的中國人是今天的主人重樓入云漢,巨船熠熠生輝為建設新國家而揮灑汗水

        劇照


        長江驚濤駭浪,黃河驚濤駭浪。

        當時的新樂府,是由其衰落、衰敗所造成的

        劇照


        生命雖短暫,但藝術卻綿延千年。

        1934年秋,田漢又創作了一部以中國青年知識分子奮起抗日為主題的電影故事當時,由于上海籠罩著白色恐怖,田漢無法公開露面,就躲在一家小旅館臨時租的房間里寫作著名的歌詞《義勇軍進行曲》就誕生于此這是田漢在《風云兒女》文學劇本第15回的最后寫下的田漢在描寫男主人公辛白華的長詩《萬里長城》的最后部分,創作了一首熱情洋溢的即興詩

        劇照


        這是《義勇軍進行曲》的第一份文本草稿。

        并發表于第二期《電通半月畫報》然而此時,這首自由詩還沒有名字但至于《義勇軍進行曲》文本的誕生,廣為流傳的版本是這樣的:田漢在監獄里的一個煙罐上寫下了這句話,交給了妻子20世紀80年代,社會上再次盛行關于《義勇軍進行曲》的謠言

        劇照


        當時,夏彥也在1983年2月14日在《北京晚報》上發表文章澄清此事。

        四后來,夏研把田漢在唐樓里寫的故事改編成電影和文學劇本《風云兒女》此后,請大導演徐行知撰寫該場景的劇本,并于1935年正式開拍1935年2月下旬的一個晚上,田漢在送回蘇聯途中的梅蘭芳同志回國后不久就被捕入獄聽到田漢被抓,聶耳義憤填膺他不顧白色恐怖的惡劣環境,自愿承擔起主題曲的創作任務為了創作《義勇軍進行曲》,聶耳在霞飛路(今淮海中路)曹氏巷亭的三層住宅里日夜工作,幾乎廢寢忘食

        劇照


        有時他坐在桌子上,有時坐在鋼琴前彈奏,有時在地板上行走,有時大聲唱歌。

        業主非常不高興惹怒了老房東后,聶耳后來不得不搬進了《風云兒女》錄音師司徒慧敏的家,繼續完善初稿司徒慧敏也是后來這一代最早的歌手之一

        劇照


        這部電影的戲劇性之處在于,這也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

        面對田漢的歌詞,聶耳醉醺醺地在他面前作曲我首先想起了伯牙和子期在山水里尋找知音的故事這一幕在王源、王洛勇《故事里的中國——國歌篇》的大劇中也被重現吳電影中,面對前來說服自己東走出國的夏衍,聶耳想要拯救田漢這個視頻反映了現實:田漢被捕后,聶耳也被列入黑名單為了避免受到反動當局的迫害,黨組織決定讓聶耳經日本前往蘇聯學習音樂

        劇照


        1935年4月15日凌晨,他離開上海,帶著樂譜《義勇軍進行曲》前往日本返工。

        4月底,聶耳將修改后的最終樂譜從東京寄給了上海的司塔慧敏《風云兒女》導演徐行之把這首歌送給當時還在上海國立音樂學院讀書的何綠汀,請他幫忙安排一支樂隊為自己伴奏何綠汀找到了旅居上海的俄羅斯作曲家阿爾沙羅夫創作的伴奏隨后,為了讓歌曲的旋律和節奏更加強勁,聶耳與電影《大路歌》的編劇孫士毅商量,對歌詞進行了三處修改,從而完成了歌曲的創作前面說過,電影《風云兒女》前期制作完成后,田漢的主題曲歌名還沒有確定來自日本的聶耳作詞作曲的標題只有“三月”三個字影片投資人朱慶瀾將軍在“進行曲”三個字前加上了“義勇軍”,并將歌曲命名為《義勇軍進行曲》5月初,制作人《風云兒女》電通組建了由盛嘉倫、鄭俊利、金山、顧孟和、司徒慧敏等組成的小合唱團試鏡5月9日,《義勇軍進行曲》在東方百代公司位于徐家匯的錄音室首次錄制并發行后來,光盤上的記錄被轉錄到電影《風云兒女》的膠片上影片的插曲和主題曲配樂均由何綠汀創作樂譜《義勇軍進行曲》于5月10日在附錄《中華日報》中發布,并于6月1日在《電通畫報》中發布

        劇照


        5月24日,《風云兒女》在上海金城劇院(現貴州路黃浦劇院)首演。

        劇場里響起了歌曲《站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用我們的血肉筑起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正處于最危險的時刻,每個人都被迫發出最后的一聲呼喊》吼...”從此,中國各個角落都能聽到《義勇軍進行曲》雄壯、豪邁的歌聲土地就這樣,這么晚才見面的兩個人終于以“獨立空間”的形式完成了今生最后一次合作

        劇照


        但他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兩個月后,即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久沼海灘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他當時只有23歲幾天后,田漢被保釋出獄當他聽到《義勇軍進行曲》時,他非常興奮他對聶耳創作的音樂非常滿意現實就像電影一樣充滿戲劇性真是可惜,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最雄心勃勃的使命已經完成了,見與不見又有什么關系呢?只是,當時的簡寒不會想到,他的結局會是在那荒唐的十年動亂中結束聶耳溺水后,田漢寫了一首詩:《金陵一線更新五月,舊友散落無聲高歌待天地震動,生生世世怎能告別?現在土地已是一片廢墟,邊界也已是一片廢墟

        劇照


        英雄精神應該乘風破浪回歸,到達我們的人民身邊! ”這首詩后來被刻在昆明西山聶耳墓碑的側墻上。

        劇照


        1940年,美國著名黑人歌手保羅·羅伯遜在紐約演唱了《義勇軍進行曲》,隨后錄制了一套名為《起來》的中國革命歌曲唱片。

        宋慶齡親自為這套唱片作序,使這首歌曲蜚聲世界,成為國際反法西斯陣線的激昂戰歌而《義勇軍進行曲》實際上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成為國歌的當時需要從1000多首作品中選出一首作為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最先提出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的是畫家徐悲鴻后來,《義勇軍進行曲》的文本又經過多次修改直到1982年,一改再改的國歌歌詞才終于回到原來的形式,回到原來的樣子同年,《義勇軍進行曲》經全國人大正式立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而非替代國歌七老朋友雖然去世了,但田漢和聶耳的交集并沒有結束1945年,田漢率田偉兒童劇團到昆明演出時,專程到西山聶耳墓吊唁后來,1954年2月,他率中國人民解放軍云南分隊代表團來昆明吊唁時,第二次前往西山掃墓1968年12月10日,田漢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任意酷刑迫害,死于獄中至此,兩位作曲家《義勇軍進行曲》相繼去世一個死在敵國,一個死在自己人手里這一次,現實上演了電影中的戲劇這是他們一生追逐的敵人這是他們一生所要守護的人電影最后《國歌》出獄的田漢執意從南京回到了即將淪陷的上海他說:中國不會滅亡然后,隨著國歌的奏響,我們堅定地走進黑暗隧道中的光明,走向光明的未來也許他當時不會想到,也不會想到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講臺上他的結局不是在戰火中,而是在新中國當收音機里播放著《畢業歌》時,他在醫院病床上痛苦地死去這是與老朋友聶耳的首次合作古人云:“同聲如鼓瑟,同韻如瑟”古時伯牙與子期琴瑟相和子期死后,伯牙斷了他的琴弦

        劇照


        我第一次為細節中充滿的冷酷歷史感到感動。

        混雜著家仇和國仇的歌曲《國歌》背后,不正是一個樂器和樂器尋找摯友的故事嗎?
      查看完整視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