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烏拉米亞 01/02 21:35所有人物的碎碎念
-
游客 奶茶布丁 12/30 05:47有些處理很像大島渚早期作品《秘史》。不太喜歡大島渚作品,這部巴西新浪潮作品可以想象了。
-
游客 Sunset、 12/27 19:14相比借助好萊塢西部片的羅恰,斯甘澤選擇了美國犯罪電影,但在同樣犯罪逃亡者的脈絡中,又充滿了法國新浪潮對黑色電影的更改風格與形式。同樣,因選擇類型不同,斯甘澤沒有羅恰電影中荒野與鄉村的空間,也沒有與之緊緊相連的原始與神話性。在黑白的城市空間內,有的是底層展影與骯臟的社會風貌,并帶出了頹廢與哀傷的氣氛。更為進階的地方是,對主角的處理上徹底去除了正義的光環,即便廣播中在說明他的劫富劫貧,但在行為呈現中卻是明顯的犯罪殺人者。正是這一徹底滑向“反面”塑造的方式,才激發出有關反抗的種種釋義,不光簡單的對社會政府,還是有關一切,一個自由的贊歌。聲音實驗比影像更為有趣,雖然依舊和羅恰80年的《大地的年紀》處理類似,但在多音軌不提及發聲源和改變聲音物理形態的情況下,聲音蒙太奇交織出影像不曾交代的事情。
-
游客 mj小甜瓜 12/27 14:53#巴西邊緣電影# “Red Light Bandit”總是藏身于觀者目光可達的區域之外,隱匿在黑暗的邊緣內,在門后,在樹下,以此牽制觀眾的視線調度,豐富的空間層面創造出出其不意的驚奇效果,同時證明了Rogério Sganzerla超凡的調度能力。Bandit的顯形是“第三世界”遇到的具體困境,它滿足了歐洲人對第三世界的獵奇想象:痛苦、混亂、荒誕又“魔幻現實主義”。“第三世界即將爆炸!”、“所有穿鞋的人都會死亡。”這兩句政治標語式的呼嚎呈現出Rogério有力的控訴,飽受羅恰似的扭曲尖叫的“饑餓”之苦,激情噴瀉而出,其對巴西“新電影”拙劣的模仿與草率的紀錄(配樂也來源于羅恰的電影)則是宣泄出于“新電影”主將們逐漸被政府體制化、被商業收編的不滿,借此“野蠻地嘲諷著”他們。 2022.8.11
-
游客 羅馬的假日 12/26 01:41重看。本身剪輯的精彩,其終極指向并非某種哲學或社科方面的時代宣泄,恰恰是為了敘事的豐富與精彩。多音軌運用驚為天人,要知道另一個極其擅長詞做法的大導演要在兩年后才釋出自己的作品。而黑白手提攝像所帶來的沖擊感也是獨一份兒(中間有段長鏡賊棒)當然,其他FILM影像的插入,這點還是受了疙瘩的影響。
-
游客 夢見 12/26 00:12“第三世界”亮了!
-
游客 高州清道夫 12/23 08:18最后這是出現了奧特曼特攝素材畫面???最后半小時疑似確實不出意外地又有垮掉的嫌疑,整體上最合適的還是以80年代后期的時代背景加以翻拍比較合適
-
游客 張碧 12/21 08:34“邊緣電影”的不朽里程碑之作。
-
游客 naramiki 12/20 09:438.5/10,巴西“邊緣電影”代表作。①被媒體稱作“紅光劫匪”的盜賊男主四處搶劫作惡強奸,中途還與腐敗政客、盜賊同行、美女等接觸交往但都被他們背叛。最終他在即將被抓到之際自殺。②動蕩、破碎、瘋狂的氛圍(正如男主的生活)的營造:《祖與占》式的過渡型旁白;《狂人皮埃羅》式的解說型旁白與一唱一和;各種突兀插入的霓虹燈、街景、海報等空鏡頭;大量手持與跳切;一些有回聲的人聲;風格化的配樂。
-
游客 dydzycd 12/20 07:56像是《斷了氣》和《狂人皮埃羅》的混合
-
游客 玉森的孫女琳 12/16 07:17全片的聲音有種恣意縱橫之感,電影本身有法外之徒的嘲諷和自嘲之感,有個人宿命,也有政治指向,看完不會覺得難過,而是會覺得荒唐。
-
游客 暑過秋意涼 12/16 06:10到此補完tspdt。莫名的配樂與奇怪的旁白一樣難懂。
-
游客 Stolobeli 12/14 18:52畫外音精彩 音畫不同步 爽片 最后直接UFO放飛??
查看完整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