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同主演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No Alarms 12/31 08:52為了那尊嚴的底線,寧可終身監禁。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這樣,世界早和平了。
-
游客 夏知丘 12/26 10:05他們處理感情的方式,很特別,但很真實。時間也過得很真實。認識的方式突兀了些;結尾累贅了些。
-
游客 奈良有鹿 12/25 16:20催淚神劇
-
游客 Awods 12/24 18:18不僅僅是凱特·溫絲萊特的裸體,更多的是那位風燭殘年的漢娜·施密茨懸梁自盡的身影。這一次,老肉絲緩慢、滯重、無依無靠,她把生命還給了世界,而導演甚至不忍心讓我們看到她自縊的樣子。 然而她還是死了,于是拉爾夫·費因斯的眸子里再一次盈滿了淚水——動情的男人比動情的女人更能震撼人心。8.5
-
游客 駺毠一魳 12/22 05:551應該用德語 2對原著光輝的完全泯滅 3想起大一上還沒有改變布局的七樓北,最外面那一架是德國文學。
-
游客 異國短毛 12/19 14:05她的生日,10 21。
-
游客 puppyman 12/18 16:28拿奧斯卡必露點,沒必要的情愛片段過多,有點偏離主題。不過凱特的確演的很好。
-
游客 木木桑 12/18 02:57看到那句Thanks kid我真的淚失禁了……
-
游客 廢柴小可愛 12/18 02:40指向卑微的怯懦人性,不只男主角,也包括法庭的沈默大眾、推諉刑責的罪犯。最終,當朗讀者(The Reader)開始向下一代訴說自己的秘密,以行動取代減輕罪惡感的寄錄音帶,才是理解及愛的開始。電影比較大的缺點,一是德佬說英文,二是漢娜向受害者和解缺乏鋪陳,三是「閱讀」的力量未曾彰顯。
-
游客 顏文字 12/17 09:11一直在想,對漢娜來說最羞恥的那一部分是什么呢?其實并不是她曾是納粹集中營管理員的這個身份,而是她不識字。這是恥中之恥,比世俗所認定的罪更本質性地主導了她生的生命意識。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不是很理解漢娜為什么不愿意出獄與現實世界和解,她已經在服刑期間認識了那么多字,并且學會了書寫,她完全可以重新開始人生。但可能正是因為智識會開啟人的良心吧,她覺得自己沒有臉面了,這個世界(其實是這個世界的代表,那個曾與她長久相處的小男孩)不愿意接納她了。在真正的愛情面前,羞恥心和良知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大到可以讓一個人因為羞恥而自愿結束自己的生命。
-
游客 朗月明軒 12/16 23:34和我想象中一樣難看,老女人勾引小男生,而小男生有了性經驗對以后搞年輕女孩有更多資本,總體來說只有男人會喜歡看這部電影,最后老女人愚蠢地因為羞于承認自己不識字而承擔了所有的罪行,這故事有什么意義嗎?
-
游客 夢的回答 12/16 22:00本片獲第81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并獲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和攝影提名。為啥同樣的行為《丑聞日記》就是丑聞,這里就是“愛情”呢?女主是丑陋的,是死有余辜的,甚至玷污了“文盲”這個標簽。人的品性決定了一切,跟是否“文盲”無關。
查看完整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