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影片評分:
      • 很差
      • 較差
      • 還行
      • 推薦
      • 力薦
      還行

      女巫戀人

      • 劇情奇幻
      • 比約克
      • 79分鐘
      • 更新時間:2025-01-01 00:50:58

      同類型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同主演

      • 1080P
      • 1080P

      劇情介紹

      • 這是一部 1990 年的電影,由比約克主演,尼茨卡·基恩執導。故事講述了美國女導演尼茲卡·基恩《女巫歲月》(1990)受到格林童話的啟發,在寒冷的冰島風景中創作了一個黑暗風格的心理恐怖故事。冰島女王比約克首次亮相大銀幕。真是美得令人震驚。 。豆瓣評分達到7分,展現了復雜的人物關系和令人難忘的故事情節。

        《杜松樹》中的二元論——一次闡釋學實驗
        《杜松樹》(杜松樹)是一部小成本故事片,改編自同名童話故事,由美國導演尼采卡·基恩改編,在冰島拍攝影片故事發生的時代(中世紀),冰島在挪威國王奧拉夫一世(Olaf Tryggvasonn 飾)的堅強意志下剛剛從異教多神教皈依基督教因此,導演科恩這一時期在冰島拍攝原版異教童話《杜松樹》時,出現在片中的五個人分別是賈斯珀飾演的女孩瑪吉特和她的大姐卡特拉、鰥夫約翰和他唯一的兒子喬納斯、妹妹已故母親的靈魂——都被納入了基督教的象征模式中,并呈現出恰當的二元對立而且,在《杜松樹》的原文中,Katla和Margit是母子,而不是姐妹這樣,當影片中兩個人的關系從母子變成姐妹,而導演在影片的第一個鏡頭中用一個幾乎一分鐘的固定位置長鏡頭展現出十字架時,就很難我們不要去想卡特拉瑪吉特姐妹與圣經中提到的利亞和雷切爾姐妹有親戚關系影片中,作為大姐,卡特拉的身體已經完全成熟與柔弱溫柔的姐姐小姑娘瑪吉特相比,她卻胖得像一條大蛇不僅如此,卡特拉性格咄咄逼人,囂張跋扈,毫不羞恥地用自己的身體來迷惑男人而且,為了達到自己的自私目的,她不惜使用巫術,傷害他人但另一方面,其實是卡特拉作為大姐,在母親被判處死刑后,溫柔地照顧妹妹瑪吉特

        劇照


        當她嫁給約翰時,她真誠地想為丈夫生一個繼承人并組建家庭。

        可見,女性身上的這種創造與毀滅、溫柔與黑暗(Chthonic)的矛盾,正是地球母親的典型特征同時,這意味著卡特拉也是一個典型的厭惡女性的對象(或陽具女人):當一個熟悉巫術和殺害兒童的年輕女性形象出現時,美狄亞和喀耳刻這些古典原型自然就呼之欲出了,一個基督教文本之后,“蛇蝎美人”的女性形象通過合成成為了亞當的第一任妻子——女巫莉莉絲對于男人來說,她們美麗迷人,但卻不能被“占有”,因為她們超越并完全主宰了性和生殖的話語,迫使男人退入閹割狀態,臣服于道在影片中,雖然表面上始終是約翰占據著主宰的聲音——比如他先是以一種從上到下的壓迫姿勢親吻了卡特拉,隨后他又親吻了家庭中每一位成員發出的無可爭議的聲明在家里他甚至用手掌打了卡特拉——但事實是他害怕卡特拉,并逐漸意識到對方的全面入侵,然后被她“附體/擊敗”影片中的兩個細節可以證實這一點:無論是卡特拉用巫術引誘約翰見面見面的場景,還是卡特拉因與繼子爭吵被約翰毆打致死的場景,而結局都是約翰在卡特拉面前的手勢結束了于是,約翰從一個最初獨立、堅定的父親,變成了卡特拉懷里的兒子,一個被大地母神和女巫的性和生殖力量閹割的人對于前面提到的卡特拉姐姐所體現的成熟女性/女巫特征,瑪吉特姐姐所揭示的第一個鮮明且相反的特征是:作為一個中性女孩 [1] 從基督教文化的角度來看,這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一種既不是亞當也不是夏娃的中間的、原始的、暫時的狀態” [2] 影片中,作為一個不使用敘事動作,而是連接兩極的??連系動詞,瑪吉特成為了連接所有人的中介橋梁——只有瑪吉特可以與她的妹妹卡特拉、姐夫約翰、侄子喬納斯和甚至與已故母親的精神建立了真正順暢的溝通然而,這樣的狀態也會伴隨著困惑和憂郁,因為畢竟“自然人不明白上帝心意的事情”[3]當瑪吉特看到幻象時,她還無法理解它,所以她陷入了沮喪

        劇照


        可見,當面對卡特拉關于她的精神愿景的問題和約翰關于她在哪里的問題時,她的回答總是困惑而悲傷的“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其實,這既是女孩(瑪吉特)除了聯系能力之外缺乏敘事技巧的直觀展現,也是對她獨特性的肯定,因為“上帝想要的受害者是一個破碎的靈魂天啊,悲傷吧你不會輕視一顆痛悔的心”[4]那么,另一方面,瑪吉特提出的第二個對立是基于中立性的連續運動狀態,這就是閾限神性狀態特性眾所周知,閾限神和女孩總是密切相關的:赫耳墨斯、狄俄尼索斯和珀爾塞福涅/科雷總是男孩和女孩; 《名婦傳》(赫西奧德《女性目錄》)中另一位重要的閾限女神哈卡特,其實就是悲劇女孩伊菲革涅亞 [5] 影片中,閾限神的最重要特征——即穿梭于兩極之間獲取信息并帶領他人穿越閾限領域——也出現在女孩瑪吉特身上正如赫卡忒穿梭于冥界與現世之間,將女兒珀耳塞福涅去世的悲痛消息傳達給大地母親德墨忒爾,然后在冥界陪伴珀耳塞福涅,瑪吉特也能看到包容性靈性信息[6]的異象/靈性異象告知約翰喬納斯的死訊,并在他的妹妹卡爾塔離開后選擇留在約翰身邊事實上,導演甚至在影片中對瑪吉特的閾限神圣品質給出了更直接的暗示:在精神幻象中,瑪吉特立即看到自己處于閾限狀態——懸崖邊緣在上述過程中,女孩瑪吉特被轉化為潛在的“完成動詞”,進入了可以做出選擇的進行狀態(現在完成動詞)緊張),并在做出選擇的過程中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和最大的個性——因為選擇過程中的每一次徘徊都是對自我的否定,而正是通過自我否定的選擇,我們才能實現它要實現真正的自由——它既可以是主體(Ving),又可以是客體(Ving),但它在這種選擇狀態(Ving)中保持活躍事實上,人類擁有的最偉大的力量就在于此因此,當這樣的女孩最終選擇以主角的身份出現時,她所隱藏和聚集的最強大的力量就會立即像核爆炸一樣爆發——這也正是為什么美武少女們以主角身份出現的原因(戰藤) bishojo)總是那么令人興奮和迷人在電影《杜松樹》的總體敘事結構中,約翰作為男主角(英雄),在被封鎖和邊緣化后表現出愚蠢和疏離這確實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現象,因為正是隨著約翰的疏離/下降,原本隱藏的反對力量才得以興起/崛起首先,男主人公約翰的異化現象無疑是受肉欲誘惑后始終處于搖擺不定的消極狀態可見約翰從一開始就在卡特拉和喬納斯之間展開斗爭,最終在上述對卡特拉的閹割與回歸中達到了高潮:在卡特拉殺死了她的兒子癡迷于男孩對溫柔子宮的懷念,蜷縮在卡特拉的床上,想著溫柔不用說,這種從口頭依賴中被動退出的行為是“碇真司”非常熟悉且典型的行為,比如后者在EVA 1號機的插入插頭中,隱喻象征著母親的子宮,并希望他能夠被溶解在其中和“羊水”(LCL)當這種負面的倒退行為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時,原本存在的主格敘事的能力就會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約翰的“異化”實際上是相對于他自己的參照物逐漸而牢固地形成的最初,失去妻子的約翰和兒子喬納斯在冰島的沙漠中相依為命,陪伴著他們的靈魂(參考影片第一個鏡頭中他已故妻子的墳墓,上面有一個十字架)這片沙漠遠離村莊,無人居住這里就像一個流放地——否則卡特拉和瑪吉特兩姐妹也不會逃到這里毫不夸張地說,這種苦行、孤獨的簡樸生活就是苦行僧侶的生活狀態,就像時尚者西蒙塔頂上的神圣行走一樣關于這一點,如果我們回顧一下冰島的歷史就可以清楚地理解:由于地理上距離北方最遠,冰島直到9世紀維京擴張時期才被北歐人帶來

        劇照


        奴隸們搬到這里永久居住。

        根據《冰島人之書》(íslendingabók)和《冰島殖民之書》(Landnámabók)的記載,比這些北歐移民更早到達冰島的人實際上是愛爾蘭特拉普派教會的修道士由此我們繼承了冰島的象征——“北歐之柱”——當然,那些搬到這個孤獨寒冷之地的人也成為了像登上塔樓的西蒙那樣的精神人 然而,相比于圣西蒙面對撒旦的堅決,約翰卻一步步屈服于“莉莉絲”的色情誘惑影片中的一個片段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當晚上喬納斯臥病在床時,約翰在兒子的號召下毅然拒絕了卡特拉的“意義”,站在了原本過著苦行僧圣潔生活的兒子身邊邊但僅僅一天晚上后,約翰就再次陷入了卡特拉的懷抱,無法控制自己,直接在沙漠里——也就是苦行僧塔頂上與她發生了性關系尤其是當導演選擇以女孩瑪吉特的視角來放置這一場景時,原本屬于約翰的主格敘事再次被破壞而當約翰最終屈服于卡特拉的召喚,選擇拋棄瑪吉特,獨自騎在馬背上離開家前往荒野時,他的疏離就完成了[7]——男人屈服于自己的愿望,從高塔上下來——從阿斯結果,離開鬼魂的約翰與選擇留在鬼魂身邊的瑪吉特發生了沖突與影片的第一個長鏡頭相呼應,影片的最后一個鏡頭仍然采用固定攝影機長鏡頭,向觀眾展示了瑪吉特,一個在喬納斯死去母親的墳墓前低語的年輕女孩如前所述,此時靈與肉的二元性就成立了 “肉體”已經離開,而精神卻留在塔頂看得出來,此時的瑪吉特是冷靜而堅定的,這與她之前的迷茫完全不同同樣,上面有十字架的墳墓也不同,因為這座墳墓不僅是喬納斯已故母親的墳墓,也是喬納斯尸骨的埋葬地最初看守墳墓的喬納斯也發生了變化瑪吉特創造的女孩事實上,這回聲中埋藏著一個急需的“復活”象征眾所周知,基督教是由古希臘哲學、新柏拉圖主義、諾斯替主義和猶太一神教信仰等多種形而上學概念綜合而成的“新生兒”因此,基督耶穌作為彌賽亞也是由先前的多種觀念和形象綜合而成的其中之一就是俄耳甫斯教視角下的狄俄尼索斯:在許多俄耳甫斯文本,如《狂熱》(狂想曲)的記載中,宙斯和珀耳塞福涅之子狄俄尼索斯[8]是如何被嫉妒的泰坦們殺死并砍斷的是的,他的肉被放在鍋里煮了吃后來,阿波羅和雅典娜分別收集了狄俄尼索斯的四肢和心臟,讓宙斯在德爾斐的圣殿里復活了狄俄尼索斯作為報復,宙斯向泰坦神猛擊雷電,將他們燒成灰燼人類就是從這些灰燼中誕生的而由于泰坦巨神之前吃過狄俄尼索斯的肉,所以人類生來就兼具泰坦巨神的邪惡和狄俄尼索斯的靈性當然,從這段文字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后來基督教中的無染原罪、原罪以及靈魂與身體的二分法,而且還可以看到精神人在遭受懲罰后復活肉身的觀念可見,從俄耳甫斯教的角度來看,狄俄尼索斯不僅后來融入了基督耶穌作為彌賽亞,而且還化身為異教童話《杜松樹》中被繼母折磨殺害的人,被毀滅并被殺吃了喬納斯

        劇照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影片開頭和結尾之間的顯著呼應:靈魂(喬納斯飾)的身體被摧毀、腐化、受苦,但與他同行的女孩(瑪吉特飾)終于結束了。

        他的人生經歷了這段經歷從伊費吉納亞到赫卡忒的飛躍成為令人震驚的“新人” [9]——“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10][1] 這正如起源于16世紀德語文化區的藝術主題“Der Tod und das M?dchen”(Der Tod und das M?dchen)男性死亡(der Tod)的對立面不是女性化的“女人”(die Frau),而是中性的“女孩”(das M?dchen)[2] 從基督教的角度來看,女孩具有特殊且特殊的地位關于這一點,朱迪思·M·貝內特曾通過耶穌湖的比喻來解釋:無論是貞潔還是失去童貞的女孩,都比寡婦或保持童貞的已婚婦女要好得多在上帝眼中,一個貞潔的女孩似乎是完美的(一百學分)——這意味著多出一百倍的成果寡婦和已婚婦女只能分為兩類——六十倍果和三十倍果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 Judith M. Bennett,《死亡與少女》,杜克大學出版社,《中世紀與早期現代研究雜志》,42:2,2012 年春季,第 298 頁[3] 詳情請參見于ㄓㄍㄐㄉㄐㄒㄏ,《ㄒㄐㄩㄑㄕ》,南京愛德,1989年,ㄒㄩㄑㄕ,第214頁(ㄍㄉㄌㄑㄕ2:14)[4] 同注3,ㄐㄩㄑㄕ,第668頁,(《ㄕㄆ》 51:17)[5] 在赫西俄德的筆下,少女伊菲革涅亞并沒有因為拯救月神阿爾忒彌斯而被殺害在祭壇上然后阿爾忒彌斯將伊菲革涅亞變成了閾限女神赫卡忒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 Brigid Burke,《死亡與少女:女性恐懼與死亡恐懼之間的奇怪關系》,紐約,Algora Publishing:2019 年,第 59-60 頁[6] 在影片中,瑪吉特看到她死去的母親所經歷的幻象之一幾乎重現了伯納黛特·蘇比魯斯看到巖間圣母的經歷[7] 這意味著約翰與雅各相反:他愛利亞(妹妹)勝過愛拉結(妹妹)[8] 意義,上帝之子和純潔少女[9] 同注3,ㄒㄩㄑㄕ,第426頁(ㄧㄈㄙㄕ4:22-24)[10] 同注3,ㄒㄩㄑㄕ,第235頁(ㄍㄉㄌㄏㄕ5:17)附:片中年輕的碧玉長得很像我的一個朋友,她在片中拍了好幾次這確實是一次有趣的第一次經歷再次強調:本片將在廈門北歐當代藝術中心“北歐電影之夜”展映,敬請期待不允許轉載reishan@outlook.com
      查看完整視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