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影片評分:
      • 很差
      • 較差
      • 還行
      • 推薦
      • 力薦
      還行

      我控訴

      同類型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同主演

      劇情介紹

      • 影片名稱: 我控訴

        影片別名: I Accuse

        影片類型: 戰爭

        影片年份: 2025

        制片地區: 法國

        由阿貝爾·岡斯執導,1919年上映的《我控訴》,是由Romuald Joubé、Séverin-Mars、Maryse Dauvray領銜主演的電影。

        本片由阿貝爾·岡斯于 1919 年 4 月 25 日在法國上映。歷史告訴我們,第一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的第一聲警鐘。從國際布局、人文精神到文學藝術、電影,都給大家帶來了深刻的震撼和啟發。阿貝爾·岡斯通過三個人的愛情和友誼,經受了戰爭的風暴,呈現了戰爭中國家所面臨的思想矛盾,并在文學藝術中質疑了人性的價值。悲慘的結局,充滿失落和不斷克服失落的渴望,才是視頻永恒的意義。岡斯一生都熱衷于敘事和繪畫實驗,他的風格至今仍顯得前衛。本片和后來的《拿破侖》(1927)都是岡斯的代表作。手法多樣、充滿激情,拓展了電影的藝術語言。 。豆瓣評分達到8分,展現了復雜的人物關系和令人難忘的故事。

        詩人的控訴
        siff4/10 廢話警告!根據1919年老電影的形狀和長度,推測原電影中應該有中斷電影看下來其實感覺有點累,有幾次以為就這樣結束了,但其實并沒有,多少降低了觀影體驗我們先大致說一下我學習中國現代文學的時候,看了一些無聲電影,比如《小玩意》《神女》(我提這個是因為后面會提到)我個人非常喜歡無聲電影的形式,這樣可以消除很多因為語言的限制既然是無聲電影,配樂就必須支撐整部影片,支撐情緒這部電影的配樂做得非常好,有很多“經典曲子”(我連5555的名字都不記得了)在整部電影中,《我控訴》經常以音樂的方式表達,帶有詠嘆調的感覺整部電影實際上就像一首歌除了音樂之外,鏡頭上也有很多變化在方形的基礎上還有很多窄形/圓形/不規則形狀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從狹窄的地方向外看,或者由于視角的限制(望遠鏡/戰壕等))太棒了!一想到《我不是潘金蓮》,好像是在致敬,??但我忘記了我在致敬誰整部電影充滿了幽默或輕松和細節(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法國人特有的幽默表達方式),但整部電影都是在討論困難而嚴肅的問題,所以其實我真的很難笑一部非常有震撼力的反戰電影它還關乎榮耀、懷疑和尊重現在我們來談談一些細節這位出租車司機開車時渾身發抖,我感到頭暈我不得不下車再試一次為了感謝出租車司機并尊重他的駕駛技術,我決定不刪除上面這句話有一些錄音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我非常喜歡#貓頭鷹鏡頭貓頭鷹被認為是一種不祥的征兆,它的出現可真可假吉恩發瘋之前還說過,看到貓頭鷹很可能是悲劇的預兆我覺得貓頭鷹拍得很好,尤其是他的表情和神態,就像是混亂和祥和喜悅的笑聲這就像災難的預言家#舞蹈骷髏

        劇照


        這應該是某種死亡照片。

        當戰爭來臨時,死亡會跳起歡樂的舞蹈它奪走了孩子、母親、丈夫和妻子、愛人以及有尊嚴和健康的家庭但也有跌倒的時候,那些無法奪走的美麗和溫柔直立的時刻(不知道這種鏡片加工在當時算不算開創性!)#分別時“手”的表情我認為這太棒了第一個場景中有一個鏡頭,當時征兵通知被張貼出來,男人們離開家只有雙手之間的動作,有女人把行李遞給男人,有離別的最后一杯酒,卻有一個人不能喝一口酒喜歡這種細節選擇#關于“高盧”當剩下的士兵散隊時,這一幕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當時他們提到“每個法國人身邊都有一個高盧人”

        劇照


        或許,這也算是一種“法國歷史”的敘事,一種從古至今不變的信仰或“根源”。

        我突然想到,看來這樣一個統一的“根”在很多國家都可以找到,而且并不難找在如此復雜的文化中,我們還能找到這樣的“高盧人”嗎?#士兵的信“今天早上天氣很好,今天陽光明媚,春天來了春天不會為死者停留”“親愛的媽媽:如果您收到這封信后沒有收到我的另一封信,請告訴自己,您的兒子已經去了另一個沒有郵遞員的世界但我會每天想念您”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真的很美他們似乎都是詩人#關于阮玲玉其實看的時候我有好幾次想起了阮玲玉,也許是女主角引起的聯想吧特別是她背對著窗戶,透過窗戶的光線印出一個十字的形狀,指的是“背負痛苦”的部分#各種名畫登場比如波提切利的《春》,比如那幅關于死亡收獲的畫(我不知道這幅的名字),比如那幅我記不起名字但我都是震驚的時候,我躺在淺水中,頭頂上有一個小浮標小光暈的畫(顏色真漂亮,女主角被羞辱回家的場景真貼切)就像音樂的運用一樣,真的只能說精彩也許這就是法國人的藝術感類似的還有許多詩歌引文#特征化弗朗西斯(就是這么叫的!)的形象真是太好了——他因愛而和解;他真的按了他的“心都要碎了”;最終,他能把妻子托付給他,是因為愛情給人一種非常“真實”的感覺 Jean 談論下一點!#關于“生與死之間”其實這一點我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最后Jean在女主角(我不記得她名字了)的房子里月下“召喚”死者靈魂的那一幕太震撼了,我幾乎忘記了我剛才在想什么, “還好這一章提前結束了” ——這一段千萬不能刪!太有表現力了!我想選擇讓作為這個“生與死的接觸”,這個“控訴/反思者”,不僅因為他的詩意氣質,還因為他確實是“生與死之間”——他預見到了自己的死亡

        劇照


        提前寫下這封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還活著,他沒有上前線,從而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但詩人的自我與士兵的自我是撕裂的,而他卻不是;更多的是我自己,而是一種激烈的指責。

        (我突然想到,各種文學作品中的瘋子形象以及對瘋子的“崇拜”和背后的“神圣秘密”很有趣)#全片三幕的發展平穩深入,討論的話題也越來越深:殘酷中無法泯滅的溫柔與美麗→必須承受的不變的苦難→因為苦難是反思痛苦,對犧牲的反思,對犧牲的反思→一個非常直接和合乎邏輯的指控不斷重復的“我控訴”這幾個字,從一開始的個人情感逐漸擴大和深化,深深地嵌入了吉恩的靈魂之中它給我的感覺也從有點不可理解,逐漸變成了有感覺一種不斷加深的同理心我們先來做這個吧!以后想到了再補充吧!我沒有精力做更詳細的人物分析,但其實里面的人物非常值得分析!
      查看完整視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