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影片評分:
      • 很差
      • 較差
      • 還行
      • 推薦
      • 力薦
      還行

      預兆

      同類型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同主演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劇情介紹

      • 該影片于 2023 年 5 月 22 日在比利時上映,由馬克·澤戈、露西·德拜、埃利安娜·烏姆查爾、伊夫·瑪麗娜·格納霍亞、馬塞爾·科和奧泰特·卡貝亞主演。巴洛吉·齊亞尼執導。故事講述科菲和他的未婚夫愛麗絲準備迎接他們的孩子。在孩子出生之前,他們必須回到科菲位于非洲的村莊,以獲得科菲父母的祝福。但這段旅程對科菲來說并不容易——他經常住得離家人很遠,被認為是一個會帶來幸運和恥辱的社會棄兒。科菲并不孤單。其他被貼上“女巫”或“女巫”標簽的還有必須為獨立而戰的反叛者帕科、科菲的妹妹塔拉,甚至還有他的母親。穆奇拉——他小時候被折磨到精神崩潰的地步,現在他又把這種折磨加到了他的兒子身上。 。豆瓣評分達到6分,展現了一段復雜的關系和令人難忘的故事。

        電影評論《預兆》——如果沒有天堂,我將展示地獄
        記得今年春節看到中法建交60周年慶祝活動時,我的第一反應是今年應該在戛納舉辦

        劇照


        雖然今年沒有影片獲得金棕櫚獎,但管虎導演的《狗陣》卻拿下了中國電影特別關注獎。

        最近聽到這個消息,我不禁會心一笑我想知道,崛起的“南半球”是否需要對曾經被美歐劃分的全球結構進行“特別關注”所以我想看看“One Attention”在頁面上是如何運作的,卻無意中發現了《預兆》《預兆》是上屆戛納電影節一種注目單元提名的影片,由剛果民主共和國頂級導演執導我能找到的關于剛果的信息很少,但是下面的新聞讓我對戛納的“一種注目”有了一些了解2006年,一期《時代》雜志的封面故事是關于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世界上最血腥的戰爭》(為數不多的之一)這篇新聞詳細介紹了過去十年中 400 萬人如何因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政治暴力而死亡然而,在此期間,這場悲劇并沒有伴隨著通常的人道主義抗議活動,沒有人敢從正面直視巴勒斯坦西岸一名兒童的死亡比剛果一名不知名兒童的生命寶貴一千倍,更不用說以色列或美國兒童了當然,我引用這個消息并不是想證明人道主義是通過許多政治妥協來調解的我只是希望從這個背景出發,更接近“關注”的起點——這個文明星球上正在發生的野蠻戰爭(后)當我們從這里開始理解這部電影時,我們會得到與主角科菲相似的視角這不僅僅是一個來自文明世界的訪客進入異域文化的神秘叢林;這也是文明回歸原路的旅程這段旅程對于觀眾和科菲來說都不是一次《黑暗之心》式的人心之旅,因為這段旅程的終點??沒有象牙和黃金,只有文明和文化對抗下的暴力和恐懼本雅明曾經寫道:“沒有一座文明的紀念碑不是同時記錄著野蠻暴力的”相反,建立在文明紀念碑之上的整個自由主義幻想都建立在一個根本的對立之上:那些完全注定要生活在自己出生地、受其所屬文化支配的人,以及那些只是“享受”自己的人文化與超越文化,自由選擇自己文化的人們之間的對比這意味著科菲和他的母親(家人)不和 (這里不難發現,野蠻的根源是文化本身,對某種文化的直接認同使得人們無法容忍其他文化)毫無利益沖突的母子為何會像電影中那樣產生如此深刻的對立?我認為用我們自己的文化立場很難解釋這一點我們不妨從宏觀角度進入,到世界的另一個沖突點——西方世界和伊斯蘭世界去尋找答案

        劇照


        西方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的沖突,就是與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沖突。

        全球化所屬的現代性作為資本主義與科學話語霸權的結合,對世界各種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劇照


        在西方世界,現代化進程已經運行了數百年,人們有時間適應其影響,各種文化努力也軟化了現代性的巨大影響。

        但在其他社會,特別是伊斯蘭社會,沒有文化緩沖,世界的壓倒性影響殘酷地擾亂了他們的象征秩序這些社會中的人們失去了原來的地位,但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建立新的地位難怪其中一些社會選擇豎起可怕的“原教旨主義”屏障以避免徹底崩潰影片中有一種明顯的感覺,這種恐怖同樣適用于科菲家鄉的每個人這部電影的海報上有一張令人印象深刻的圖片:科菲的姐姐和她的丈夫被迫接受某種儀式來治療性傳播疾病的照片(如上圖所示)他們老老實實地按照一定的要求包裹起來,但口中的對話卻并不相信橄欖油能治愈他們的疾病這種情況不可避免地讓人想起死前的某種“轉變”就像一個人突然面臨死亡危險或瀕臨死亡時突然開始祈禱一樣,這不是出于恐懼而不是真誠的認識嗎?生存本能迫使我們接受對未知的恐懼對于科菲的母親來說,這一點更加明顯在電影的結尾,當她失去了與她的丈夫一起生活的恐懼時,她能夠真正地表達出她對科菲有機會逃離非洲大陸的嫉妒更悲慘的是,他也失去了恐懼護盾,陷入了更加包羅萬象的恐懼之中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電影中的哭戲這些內外截然不同的女兒們,難道不是出于某種恐懼而表現出的皈依嗎?而其中驚恐萬分的母親穆吉拉,又何嘗不是因為害怕擺脫丈夫而表現出來的呢?盾牌,還有房間里失去所有力量的復雜情緒這種普遍的恐懼顯然是對“存在主義”暴力的恐懼用本雅明在《暴力批判》中的總結來說,它屬于“神話暴力”正如兒子必須服從父親的權威一樣,即使父親從未“在場”,即使我們不知道其基礎神話暴力是一種自我創造的存在它規定了立法的界限,并對犯罪和違法行為進行懲罰這是一種主宰純粹生命的血腥力量電影中從未出現的父親既是科菲的親生父親,也是這種神話暴力的象征它本質上是一個空的符號/神,所以它沒有實體/從未出現過;也正因為如此,整個科菲的家鄉都缺乏它基于此,如果我們審視科菲與父親的關系,就不難發現科菲的原型——《舊約》中的約伯約伯是上帝的信徒撒但不相信有人真的那么忠誠,所以他與神打賭來考驗約伯神多次降下災難來考驗約伯約伯雖然不明白為什么,但他并沒有用自己的清白來抗議,并強調自己的痛苦是徒勞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不明白為什么的約伯難道不是科菲本人嗎?而當他莫名暈倒、流鼻血、被當作異端、在去見父親的路上受盡折磨時,這不正是神秘的神明給他帶來的種種莫名的考驗嗎?這里的關鍵是,這部電影并沒有賦予科菲的父親任何意義,他只是純粹的莫名恐懼的象征正如阿多諾的名言:“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殘酷的”對于一個經歷過重大災難的國家來說,賦予這場災難任何意義都是不人道的換句話說,對意義的拒絕成為抵抗神話暴力的關鍵

        劇照


        科菲對意義的拒絕并不是像約伯那樣一夜之間發生的。

        當第一次考驗到來時,他仍在試圖尋找他的父親/尋找意義這段時期,科菲身邊的妻子、姐姐和母親就像《約伯記》中的三個朋友這三名女性都是這種神話暴力的受害者,但她們通過與科菲的互動避免了這種暴力這是真正的傷口這種創傷直到最后一次嘗試才顯露出來,當時科菲真的像約伯一樣失去了父女

        劇照


        并不是科菲有約伯式的頓悟,而是他真正看到了“神”。

        回想一下電影中的這一幕:科菲得知父親去世后,回到家鄉盤點情況他遇到了他的叔叔,新礦的負責人他對科菲說:“耶和華祭物的血是要洗凈外邦人和他的后裔的罪孽……現在就在你面前!” (我這里讀到的版本肯定有翻譯問題,但對話的大意是上帝站在你面前)這段對話結束后,科菲的表情明顯表明他很震驚 所有恐懼的根源是神成為人的那一刻此時,科菲也得到了與約伯故事類似的解讀:沒有上帝保證我們的行為會有美好的結局換句話說,這位全知全能、知道一切來保護我們的上帝真的死了相反,有一個人,一個以他的名義制造神話暴力的人但這種普遍存在的暴力行為有解藥嗎?羅馬詩人維吉爾曾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不能撼動天堂,我就會墮入地獄”也許解決辦法就是敢于動搖日常生活中難以形容的弱點

        劇照


        雖然《預兆》這部電影沒有傳遞出那種力量,但它確實傳遞了一個淡化版的“如果沒有天堂,我將展示/移動地獄”。

        “Acheronta movebo”——也是弗洛伊德著作《夢的解析》的題詞難怪影片最后科菲抬棺材的場景會出現在穆奇拉母親的夢中畢竟,如果歐洲預測非洲的未來,這個夢確實是一個可以解釋的跡象

        劇照


        最后我引用了本雅明1935年在巴黎寫的《假設》作為附錄。

        劇照


        現在看起來它開始變成某種緊急呼吁。

        “其實,我對于弄清楚世界的現狀一點也不感到緊張這個星球上有很多文明都在血腥和恐怖中消亡了當然,你希望有一天能體驗到一種拋棄血腥和恐怖的文明” ;事實上,我……傾向于想象我們這個星球正在等待那一天,但我們是否能夠在我們的一億或四億生日最終審判時送出這樣一份禮物是值得懷疑的懲罰那些無心善意的人
      查看完整視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