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同主演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_Xander1011 12/31 08:00很感動,比以往看的任何LGBTQ+影視作品都要感動,因為這個視角就好像是他們在親口跟我說一樣。 看得越多跟LGBTQ+相關的作品,就越不想稱其為“性少數”,總覺得這種說法是基于順直人中心主義,“少數”這個詞對這個群體而言可能本身就是一種歧視和傷害,因為害怕成為少數,所以他們也會質疑自己的性向是不是一種錯誤、疾病甚至是恥辱。正如我們不會經常稱順直人為“性多數”,如果不去刻意強調“性少數”,那他們的處境會不會更好一些呢?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男孩對他媽媽說“媽媽我有事跟你說”,他媽媽輕松地答道“說什么?說你是直的嗎”,還有其他早就察覺到一直在默默支持孩子的媽媽,即使可能會誤認為“這是一種選擇”,但她們仍無條件地愛著孩子,真的讓我十分感動。影片里爸爸的占比之低,是意料之內但也不免讓我心生嘆息。
-
游客 你的父親 12/30 16:41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無論男女,在出櫃這件事上,幾乎所有人都選擇首先告訴母親。雖然有開明可愛的母親,也有暴躁憤怒的母親。/演員們最應該看的就是紀錄片,小表情太豐富有趣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
游客 不想上班 12/29 23:20很開心在歌德學院的觀影會看了這部紀錄片。內容上中規中矩,同時也有強烈的地域政治元素。比較有啟發的是觀影后對談時導演所講的:這部影片不僅關于lgbtq,也講述了,當一個人不能滿足家庭和社群的要求和期望,ta將如何自處。
-
游客 我是Tina。 12/28 13:49紀錄片式對出柜者出柜現場的剪輯。剪輯中,基本每個人都是在和自己的母親出軌而非父親。
-
游客 cielo 12/27 11:32在歌德學院看的放映,導演在映后交流說剪輯進了更多正面片段讓大家看到希望。但我可能預期在導演的剪輯中看出更多想法。
-
游客 他他他 12/24 11:20幾家歡喜幾家愁,意識形態對思想的影響真是大到可怕。
-
游客 青舟 12/22 08:18在這mark一下NHK的紀錄片
-
游客 Christina_NWNU 12/21 10:52我也討厭人們有反同的情緒 但我或許永遠不會出柜
-
游客 轉彎 12/20 06:2120170219北京 法國文化中心
-
游客 tranquility 12/19 17:411.UGC泛紀錄片,聯想到《生活因你而火熱》快手版。2.“出柜”視角里的家庭代際期待與抉擇的回應。3.最讓我共情的是每個個體無論是出柜者還是被告知出柜者在面對出柜這一個轉折之時刻最敏銳的神態,看得我笑著哭。原子化的個體在影像里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群體的“重逢”。4.畫面的排布也算是導演某個程度的主動性了,把這些素材剪輯到一起,完成了他的表達,即使我認為他實際上沒啥創作性在里頭。
-
游客 把你按地上打哦 12/16 08:25很開心能在12.14的下午在歌德學院看到這部影片。好朋友是lesbian,深刻地感受到她在這條路上的掙扎和糾結。電影短小而又深刻,我們沒有選擇成為同性或異性戀,生來如此,這不是我們的選擇。希望國內更多的LGBT群體能被接納,能被寬容。所有人都值得被愛。????
-
游客 Yvette?? 12/15 19:45LGBTQ出柜告白視頻剪輯,62分鐘的樣本少了點,不過倒是涵蓋了蠻多的反應和面向,相對多的是溫暖的包容和鼓勵,當然也不乏符合刻板印象的美國南方紅脖子父母言必稱耶穌和上帝的恐同和反同。性向問題雖然本應是個人的選擇,但是實際操作遠遠不止是個人選擇那么簡單,它沉淀了一整個社會的集體心理。甚至再升華一下,性向選擇以及和父母之間的互動,還有和社會習見之間的博弈,體現的是觀照自身和社會主流意識、社群期望發生矛盾的時候,自己該如何自處的命題。
-
游客 阿諾 12/13 19:35不管我是怎樣的鐵漢,lgbt題材總要無腦含淚高分呢
-
游客 Odyssey 12/12 04:30在電視上看的,發現有個有趣的現象:所有國家地區只有亞洲(日本)那個男生跟他媽出柜時提到他肯定會要小孩…就…就很東亞
-
游客 sw. sea 12/11 22:55搜集了lgbt群體發在YouTube上的come out的視頻,進行后期剪輯,組成了一部形式鮮明、主題鮮明的紀錄片。話題本身通過電影形式得到展現,被看見被傳播被討論,已是很大的意義。
查看完整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