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同主演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初三夜 12/31 23:38看不懂呀困死了,為什么羅馬女人的妝都這么丑,為什么羅馬被拍得這么陰森
-
游客 外太空使者 12/28 08:34它是那樣的喧囂,那樣的市井,空氣中充滿著性欲和血腥
-
游客 YOUTOPIA 12/24 16:31光怪陸離,優雅如詩,歌舞中映襯著俗世盛景,燈火中有群花美艷動人,堪稱費里尼寫給羅馬的一封情書。
-
游客 下一站JAY 12/23 20:26費里尼的每個場景都好長(這應該是個標志性特點了,無論故事片還是紀錄片),傳說本片里有三個并置又相互關聯的羅馬。“消失的壁畫”因為齊澤克的論述變得NB,宗教服裝秀一場則是神作,尼瑪都到科幻的程度了啊!費老師此時已經進入燒錢不眨眼拍片自顧自的境界。私以為還是《小丑》更好。
-
游客 蕭高戰 12/21 23:06消失的壁畫那里太喜歡了。整體很紀錄片,費里尼眼中的羅馬啊。
-
游客 boiled cabbage 12/20 18:23#修復版 費老師又一部Mockumentary,太散了,虛構部分除了壁畫其他都很無聊,要不是教會時裝秀簡直太牛逼,我都要打兩星……
-
游客 Gimlet 12/16 03:33勉強及格。看睡了兩次,這片最突出的是攝影,攝影師朱塞佩·羅通諾早期合作維斯康蒂,后期合作費里尼較多,中間還拍過一個《爵士春秋》,這片羅馬環城路的一段拍的非常精彩,有些索拉納斯的藝術感,妓院一節也有《爵士春秋》的風骨,當然,妓女的化妝還是費里尼的,接近《粉紅色火烈鳥》。這片子的形態很特別,基本按照費里尼的成長時間線,很隨意的呈現了一個片段化的、回憶中的羅馬,各片段沒什么敘事性,但場面的掌控還是很好的,尤其教宗時裝展,顯示了費里尼這個身位的導演調動資源的能力,地下那些消失的壁畫和最后一段把羅馬定位為觀察人類毀滅之地達成呼應,開闊的視角借羅馬一城來關切人類下墜繼而重生的循環命運
-
游客 小玄 12/16 01:27從小鎮到羅馬,都市風光只是表象,濃縮于其中的是歷史、政治、宗教的綿延,是現代性的氣息與上述三者的遭遇。漫長的羅馬史掩埋于地下,被地鐵工業的開發所攫取和破壞;法西斯統治的痕跡倒映在城市中,無法自全的普通人僅被動地接受結果;天主教會因其與上層貴族的“團契”,喪失了質樸精神而變得愈發浮夸,以至于滑稽荒誕。這是羅馬,一個相對于意大利民族原樸風情“異化”了的二手都市——古而不古、今又不今。影片風格的喜劇性并非完全是費里尼的有意處理,因為現代性本身就已顯得如此的荒誕不經。影片中的嘲諷橋段數不勝數,連性服務業也被構造成為一種工業化的組織形式。嬉皮士來了、軍警來了、外國人來了,羅馬與整個意大利該如何面向現代和面對自身呢?總之,“風情畫”亦表象而已,深處掩埋著費里尼深深的憂慮,但又是無力的,恰如埋在地下的遺跡
-
游客 回鍋肉小籠包 12/15 19:55好自戀,城市定制宣傳片竟然拍了兩小時,看得人躁死了。粗線條地勾勒了羅馬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雅與粗俗,精致兼具惡趣味…… 濃墨重彩的夜色中那個豐乳肥臀的意大利妓女,簡直是一場驚鴻一瞥中的噩夢,如果中國人拍《北京風情畫》,也敢這么拍嗎?
-
游客 果子 12/13 08:01幾乎每段在羅馬城中游蕩或穿梭都是景觀爆炸,時間和空間都是立體的,想到記憶里也有現代施工遇到古代遺跡。 和路人嘮嗑,老一輩提倡展現羅馬的光鮮輝煌,新的一輩則要求暴露和解決問題,導演則調侃自己連自己的問題都沒法解決。 當鏡頭對準觀眾,觀眾正在羅馬之中。宗教走秀奇詭好笑, to the end,一語雙關。 本作前后的兩部也都是紀錄自傳式,Fellini's Roma,可以說是謙虛,也可謂獨占之意,同時期安東尼奧尼來拍了中國,費費連飛到美國領獎都很抗拒。 能在羅馬閑庭信步的不是閉著眼睛就是本地人吧,最后的大道是Mamma Roma走的那一條嗎? 導演看到的羅馬和電影一樣,都是illusion,讀達內電影手記,正好讀到:電影帶我們去創生之初,在孩提般的狀態里,發現令人震撼的軟弱。正如片中坐在影院里目瞪口呆的觀眾。
查看完整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