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同主演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伊川夏 01/01 05:49因為詩意的名字,點開了這部電影。其實已經不把它當一個電影了,確切來說更像童年的一個夢境。這兩年來未曾因為任何一部電影落過淚,還以為心臟已經無堅不摧,卻從姐弟倆孤單的依偎在冰冷的車廂那一幕開始,眼淚就一發不可收拾,她的獨白,瘦小的腿,與初戀的告別,有關于“父”的一切題材真是雷區啊。
-
游客 上原 12/31 18:18光來自黑暗,盡管明顯,卻好似永遠走不到頭,而前途又像陷于霧中般未知,誰也不知道明天會怎樣。手風琴和笛子的主題配樂太好聽了,大段大段的長鏡頭確實很美,不同背景下姐弟倆背影前行鏡頭充滿悲傷,突然飄過的人們,和生命中最重要的過客又表現了一種非現實的假象,痛而美
-
游客 icerain 12/30 13:52曹楊影城617,音樂是本片的最大亮點,而導演為了讓兩個小孩一路上歷經苦難,QJ,搞基,死亡,倒閉劇院,水中斷手等等一樣各來了一遍,意思是想表達一個人在成長道路上必經的磨難和痛苦,但問題是全是匠氣,毫無靈氣可言
-
游客 阿芙樂爾 12/28 19:16安哲。我快要被你的音樂、鏡頭、詩句;還有人物的表情、行為、想法、遭遇;虐死了。這故事從來沒說完過。整個希臘都是這樣總是上演相同的戲碼。你們好嗎流浪藝人。好像一點也不在乎時間到底過了多久也一樣。而我只是一只漫無目的的蝸牛。如果我現在大喊的話究竟有誰聽到呢。我不希望我們是這樣分離的。
-
游客 duecinque 12/24 04:56#SIFF#成長的故事,大師就是大師,俗氣的故事塞進各種意象與獨白,馬上特別起來。兩位孩子找父親,遇到了兩位比較重要的男性角色,但這兩位角色“父親”形象的崩塌一個為女孩帶來殘酷的性啟蒙,一位帶來溫柔的愛啟蒙。最后在“霧中天堂”里擁抱了最完美的父親。劇團帥哥最后隱晦的成了基友,煞是驚喜!
-
游客 慧丹 12/23 18:02天地闃寂,我們為何上路又幾度迷路。在這沒有盡頭的生命里流浪,不復現的是往日舊時光。靜默的雪花瓢潑的大雨濃重的霧氣,在這且風且雨的路途上感受電影帶來的詩意。水中騰起的手掌、霧中佇立的孤木,你未必要全部看懂,但那細膩韻味早已滲透到每一寸畫面。我們只是不該這樣分別,在劇院里這就叫劇終。
-
游客 瞌睡人 12/22 18:26這或許是安哲最大眾最通俗易懂的片子了。看到很多安哲作品的影子:《流浪藝人》的劇團、《養蜂人》的搭車少女,還有《塞瑟島之旅》的父親主題(就像是該片的前傳一般)。安哲詩意的長鏡頭、構圖、敘事風格與公路片般的設定、天真可愛的孩子與殘酷的劇情、回味悠長的結局一起構成震撼人心的悲傷童話//20190619上海電影節大光明膠片版
-
游客 總有少年來 12/20 00:51兩希傳統的現代合奏——或者說,在安哲那里根本不存在兩希傳統的先驗區分。希臘歷史的真實斷裂致使《奧德賽》的完滿敘事在象征層面上化為自欺的夢幻泡影,希臘人不得不效仿溫克爾曼哀悼自己未曾目睹的喪失:特勒馬科斯已然出門遠行,但奧德修斯卻從未(且永遠不會)動身還鄉。正是在這一根本性的斷裂處,希臘傳統與希伯來傳統逐漸重疊起來,失去終點的尋父之旅或許就是走向應許之地的Exodus。就整部電影的象征元素而言,希伯來色彩甚至多于希臘色彩,但爭論兩者的分量孰輕孰重則純屬不得要領。——罷了,不想說了,就讀讀里爾克的詩句好了:“究竟有誰在天使的陣營傾聽,倘若我呼喚?”(《杜伊諾哀歌》)
-
游客 六宮粉黛 12/18 16:49重溫!太多的意象,白色的母雞,白雪,失去手指的巨手,黃色雨衣人,樹,甚至人物名字也別有寓意,關于安哲一貫的尋找父親的主題,初戀的破滅和成長的痛苦,很多對《流浪藝人》的回望,社會破敗的現實和人性的沉淪,但希望與夢想仍然是安哲最后的落腳點,斑駁的文明與歷史都指向重生的希望
-
游客 阿倫 12/17 22:17一段殘酷的成長/尋父/溯源旅程。1.絕美至悲的電影詩,創世紀,底片上無蹤的霧中樹。2.賞雪,垂死白馬與婚樂隊,小提琴手來自[塞瑟島之旅]。3.要下雨了,我的羽毛會被淋濕的。4.與過氣[流浪藝人]重逢,百感交集。5.海中的斷指巨手,后在[尤利西斯]復原為肢解列寧像,迷茫無助。6.黃雨衣同[永恒一日]。(9.5/10)
-
游客 摩西薈薈 12/17 01:31可怕的木偶戲。就像迷霧中隱現的巨大金屬骸骨雕塑,美則美矣,毫無靈魂。安哲完全否認了“運動”,取而代之的是機械的、僵直的位移。人物的姿態、動作、軌跡全是表盤上的指針,甚至有一種毫不掩飾的功利性。那些塞滿全片的控制欲和目的先行簡直是對詩意最徹底的背叛和毀滅。
-
游客 《Prism》 12/16 14:35霧中呢喃的向北列車,被流放的孩子尋找心里的安寧,一路風雪泥濘,遭受見血的成人禮。卡車車廂里看不見的強暴戲,沒有聲音,女孩舉著沾滿血的手,軟弱無力。“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一個尋親的童話,公路、詩意,又極度悲情。
-
游客 enjiuuu 12/16 05:12【B-】安哲的作品是不是永遠只有同一個套路,可惜我不吃他這套。他需要一個非常好的攝影師,可惜他沒有。他用最舒緩的鏡頭試圖構建最溫婉的詩性,將無數的美的元素塞入其中,但他永遠都恰恰忽視了“美”本身,他的影像中是缺少美感的,詩意更是寥寥無幾,跟老塔完全沒法比較;他是一個善用長鏡頭的大師嗎?我倒感覺恰恰相反吧,他濫用卻不善用,他的長鏡頭無論調度還是內容都是及其單調的,乏善可陳。但至少他懂得克制和拿捏,用力不著痕跡,經常在平淡中爆出絕筆,象征和隱喻的加入也同樣輕描淡寫點到為止,情感會自然的流露和爆發。他能營造出一種“感覺”,倒也總不至于太差。
-
游客 Zeroclan 12/14 03:47拍完片回來看霧中風景,幾乎能聽到長鏡頭背后導演在喊:對對對就是那里cut!哭!開始哭!于是感到太假了,整部片子都太做作了,只有主題是詩意的,但這詩意是可以用語言來取代不具有視覺藝術的獨特性的。也許某人說得對,我應該在狀態好的時候重看。再這樣下去,我就要失去對電影的鑒賞力了
查看完整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