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同主演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革命青年克蘇魯 12/29 07:30當家庭史響應歷史的回音,個體記憶就成為一種被世代跟隨的癥候。身份與境遇,真相與迷思,往事的浮塵夾雜在照進當下生活的每一束光里。唯有對話,才有希望——譜寫、講述的希望,以愛作結的希望。 #希伯來語歌曲真美
-
游客 Judith 12/28 14:17香港電影節#圓方#不可否認電影故事推進有點問題,就像豆友說的太戲劇化,但是我非常喜歡這個故事,關於戰爭和人性的討論,但又不局限于戰爭創傷。音樂、表演和攝影都特別棒!現在的心情: ( ?? ﹏ ?? )
-
游客 吹不散的風 12/25 23:44#和觀云#姐姐是妹妹潛意識的外化,母親形象模糊代表著父親所述真相的曖昧——用日記證明真相,無論是當年的還是現在的,都是極其曖昧的,尤其當觀眾只能得到父親角度的敘述。影片前半段對歷史與真相的追尋是精彩的,可惜后半段隨著姐姐病情好轉后"不愛生氣了",影片的鋒芒不再,“寬恕”的主題顯得牽強。父女兩代的問題出在溝通的斷裂,原因是戰爭產生的傷痕,而當溝通有效,包括與托馬斯母親的溝通有效,一切問題其實就不再存在了。打動我的部分在女主母親與男主母親在和平安寧的柏林談到“敵軍”時產生的違和感,讓我明白上一代所經歷的東西是我無法理解的。男主與女主姐妹能夠理解嗎,我認為也只是被父親的故事打動了而已。
-
游客 闌珊 12/23 04:23太戲劇的表演,配樂加分。
-
游客 不吃胡蘿卜的mif 12/21 11:21大女兒因為父親可能存在的過錯而不愿意接受給自己的腫瘤治療,用來懲罰自己?父親在坦誠之前絲毫沒讓人看出他對兩個女兒的愛足以讓他這么坦誠這段塵封往事;以及大女兒知道父親不是殺人犯后就積極接受治療,小女兒因此作曲登臺獻藝?這情節一路斷裂,還能再尷尬一點嗎?尬到讓我一度以為是老謀子或者馮小剛去拍的…
-
游客 暴雨將至 12/21 07:306.5 《闖入者》王小帥 影博 波蘭影展 正100min 全107min
-
游客 一朵花兒 12/19 21:53和平年代與戰爭年代的代際差異下,要不要為了當下的幸福忽視過去的痛苦?電影的歷史觀很明確,傳達著最普世的態度:即使戰爭讓人們變得不堪,犯罪永遠無可開脫。臺詞緊扣這個主題。托馬斯說,不滿意作品是因為創作不真實,沒有體現你真正關心的內容。這和戲外的真實故事形成了互文。經歷是最可貴的靈感來源,要克服潛意識里的逃避去探究真相。母親涌出的鼻血像是某些事物已經按捺不住的隱喻。“父母吃了酸葡萄,孩子牙齒會壞。”父輩的錯誤如同寫在血液里的詛咒,后代繼承這滾燙的罪責。和父母一起坦誠地告解,主動去揭發歷史的罪來獲取赦免,要好過被懷疑所折磨。把傷痛當成是授勛,走出先輩的陰霾,才能重建自己的人生。姐妹情刻畫細膩,既有微妙的嫉妒也有互相的攙扶。姐妹二人看似性格截然不同,情緒一個外露一個內斂,內心對正義的追求卻非常一致。
-
游客 子路 12/17 12:46看過那么多關于納粹猶太人的電影,這一部電影在講述納粹惡行時并沒有過多的描述,然后在講到兩代人的牽絆和糾葛時感覺略乏力,劇情略平淡,里面最好的就是蒙太奇的處理:妹妹在德國合唱時,姐姐在被疾病折磨著徘徊于生死之間。
-
游客 呂小維醬 12/16 07:01四月末 和觀 / 走出幸存者陰霾的勇氣
-
游客 沐雨云 12/15 21:37翻譯問題很大經常陷入云里霧里的局面導致理解出現偏差。整個故事挺牽強附會的,比如突然閃現遭到父親毆打的場面。倒是兩代姐妹情的細節很動人。
-
游客 寒星 12/15 08:49故事非常戲劇性,人物群像刻畫得非常精彩,猶太人、波蘭人、德國人,以及他們的下一代,無不一生活在戰爭的陰影與創傷中,可同樣也是陰影與創傷的締造者。當大環境傾向開啟自我保護機制選擇淡忘歷史時,我佩服個體能夠直面過去,并且以最痛苦的方式撕裂傷口以求尋求贖罪與解脫。可是一曲交響何曾唱盡往昔恩怨糾葛,過去的傷痛真的就是一句“we have nothing to do but to forgive”或者“向前看”所能原諒的嗎?
-
游客 卓賤 12/14 02:58那是終結開始的地方 小說改編的文本很硬,結尾段的情節為了故事的完整性軟了一些
-
游客 方言 12/13 12:18我怎么感覺我沒看懂
-
游客 wt4wrfqweq 12/11 14:45兩代人的故事,關于Nazis的主題看過一些,后代視角的并不多。雖然結尾上一代人的寬恕來得無厘頭,創傷修復我也不大相信,但這個題材角度還是不錯的。其中也有我非常喜歡的剪輯:時間緊急,妹妹尋找父親的日記,姐姐在醫院被搶救,這段蒙太奇與旋律完美貼合,蠻震撼。也有一些細碎的鏡頭,比如二戰時父親藏在地窖的片段不斷閃回,很精妙。希伯來語歌曲很好聽,classical music也是讓人心動的。
查看完整評論信息